判断驻守的核心机制在于理解交战顺序与防御范围。驻守部队会优先与最后到达的进攻方队伍交战,这一规则适用于城池、关卡及普通地块的攻防。当多个驻守队伍存在时,系统默认攻击顺序为从最高优先级的中心点向外延伸,但具体触发战斗的判定还需结合地块坐标与读秒时间。驻守范围通常覆盖目标地块及其相邻3格区域,但主城相邻地块的敌军移动不会触发战斗。掌握这一基础逻辑是制定攻防策略的前提。
驻守的实际效果受兵力、士气、体力等多重因素影响。部队驻守期间不会消耗体力,反而会以每分钟0.5点的速度恢复士气,每3分钟恢复1点体力。这种特性使得驻守成为持久防御的有效手段。需驻守主城时若遭遇攻击,防守方拥有先手优势,但需警惕敌方利用藏兵或器械部队进行针对性突破。合理利用营帐加速建造和主城征兵加速的特性,能够显著提升驻守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。
当进攻方从不同坐标发起攻击时,系统会根据地块与城中心的距离动态调整交战顺序,这要求防守方提前观察敌方行军路线。拆除箭塔等防御建筑可获得石料资源,而攻陷造币厂则能掠夺铜币与基础资源,这些战略目标往往成为驻守重点。在同盟协同防守时,调动至城市的玩家队伍会晚于NPC守军触发战斗,这种层级分明的防御体系需要精确计算各部队的抵达时间。
针对侠客军等特殊玩法,驻守策略需相应调整。侠客军主城具备40%行军减速抗性,且能无视码头限制渡河,常规驻守布防可能失效。应优先升级城墙与城防军,利用闭城状态争取缓冲时间。驻守吃器械的技巧在于用最小兵力诱使敌方器械触发战斗,但需注意该方法对部队练度要求较高。最终胜负往往取决于能否在驻守阶段消耗敌方主力,为反击创造有利条件。
驻守的战术价值不仅体现在防御层面,更是资源争夺的关键。高级资源地、关卡要道的驻守能有效遏制敌方扩张,而分城驻守则可保护产业链安全。判断驻守成功与否的标准并非单纯看战损比例,而是能否达成战略目标——无论是拖延时间、保存实力还是歼灭有生力量。这种多维度的评估体系,正是驻守机制深度与策略性的集中体现。